NBA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被毕业论文卡住的天中科大博士生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是哪家 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C%97%E4%BA%AC%E4%B8%AD%E7%A7%91%E7%99%BD%E7%99%9C%E9%A3%8E%E5%8C%BB%E9%99%A2/9728824?fr=aladdin

年9月,得知自己延期毕业,刘春杨失踪过一个多月。失踪的日子里,导师陈伊翔告诉刘春杨的好朋友宋可,说他“学业很不理想,希望能够找到他,指导一下,尽快出篇文章毕业”。

刘春杨后来赶回了中科大,刘春杨父亲当着陈伊翔的面问儿子,你想找工作还是继续读书?刘春杨回答“想继续搞科研,但是没有什么明确方向”。

陈伊翔告诉刘父,刘春杨很聪明,稍微指导一下就能毕业。

但宋可知道,刘春杨在博士后期,已经无法专注文献和数据分析了。

叶雯实习生左琳

编辑

冯翊

离中科大博士生刘春杨遗体被发现已经过去一周。命运的至暗时刻发生在他和亲友人生中的关键时间节点:1月31日,刘春杨失踪,他的好哥们举行婚礼。2月4日大年三十,刘春杨失踪第6天,家人回家吃了顿年夜饭,气氛凝重。2月13日,刘春杨遗体被发现前一天,28岁生日。

对于刘春杨之死,二姐刘春玲告诉《后窗》,他的身体无明显伤痕,警方推测大概率是自杀,家人接受这一推测。目前,死因仍在调查中。

近几天,刘春杨的母亲崩溃,卧床不起,父亲刘发友终日躲在刘春杨的房间不怎么见人。家人很疑惑:春杨那么优秀、勤劳、孝顺,他是全村甚至全县的骄傲,博士都要毕业了,为什么想不开呢?

这一“意外”似乎让刘春杨的孤独和绝望露出端倪。

刘春杨的朋友们提到,科研中的烦躁、压抑和毫无成果的无奈无法向他人倾诉,只能自己承担。而作为理科生博士的刘春杨兴趣少,性格内向,发泄情绪的方式几乎没有。

从本科入学到博士延期,刘春杨的命运卡在了博士毕业论文上。延期期间,他曾经有过一次失踪,最终在延期天后的又一次失踪中身亡。他的好友刘齐每天加班到晚上十点,无暇顾及此事,但一闲下来,总是想,如果我回校看望他,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?

“我大春哥从不弱于人”

刘春杨家在安徽肥西县铁佛村,坐大巴到合肥市需要两个小时。刘春杨小时候放学和两个姐姐争电视,不怎么写作业,依然能考前两名。村里人说他成绩优异,没和任何人打过架。课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收拾得整整齐齐。

年,刘春杨以县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中科大,进入地理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地球化学专业学习。在好友宋可眼中,本科期间的刘春杨不主动和生人打交道,圈子很小,“比如跟我熟的有20个人,跟他熟的只有5个。”平时走路极快,只和固定的几人聚餐,多一两个生人就会拒绝。

他和熟人的关系极好。好友刘维刚出去喝醉,只相信刘春杨能送他回家。有次他宿醉后,第二天中午还未清醒。刘维刚父母赶到学校宿舍,刘维刚指着父母告诉刘春杨:“春哥,这俩人是谁,我不走,春哥把他俩赶出去。“

他“很念旧”,在食堂的中饭只吃豆角炒肉,饮料只喝一种牌子的绿茶。外出吃饭只去三个店子。喜欢看NBA但不喜欢运动,喜欢马刺队的莱昂纳德,在媒体眼中,这位球星球技高超,性格内向,赛季里受伤备受球迷和队友质疑也从来不对外回应。

他还喜欢玩三国杀和英雄联盟,但读书依然勤奋。

大一大二时学校有公共课,整个院号人一起上,要早起占座。中科大有个不成文的传统,前两排必须留给女生,“以显绅士”,男生从第三排开始抢。有人偷懒,前一天晚上跑去教室占座。刘齐每天早晨五六点钟起床,等宿舍阿姨起床打开一楼大门。刘春杨是唯一一个能和他一同早起等宿舍阿姨开门的人,同时给自己宿舍和对门8个人占座,持续了两年。

刘春杨读博期间住的宿舍。叶雯摄

“我大春哥从不弱于人”,刘齐常对几个好友多次说起这个观点。理由是,“春哥”可以早起占座而别人不行,成绩优秀还拿奖学金,还能在玩英雄联盟时,将研究方法用在游戏里,快速通关。

大学面临毕业之际,刘春杨想过出国,考GRE。但母亲认为国外太乱,他便打消了念头。地球化学有13个人本科毕业,自己和对门两个宿舍的8个人,有一半选择出国。其中包括他的好友刘维刚。

由于地球化学专业冷僻,就业难,有人选择转专业,有人选择继续搞科研。二姐刘春玲曾问刘春杨,他学习的专业是做什么的。刘春杨说,挖石头的,采回来石头然后研究。

宋可告诉《后窗》,选择搞科研的一般都默认要读到博士,导师会按博士的标准培养,不然硕士出去找不到工作,“竞争力不如博士大。”

刘春杨本科成绩排名班级第三,宋可第四,两人选择保送本校硕士。刘春杨选择挂在中科院院士、地空学院副院长郑永飞名下,陈伊翔担任硕导,后来又担任他的博导。

在中科大地空学院,郑永飞被称作“大老板”,陈伊翔是“小老板”,大老板指挥小老板做项目。由大老板从国家申请项目,分一些给他名下的导师,后者再具体执行、指导学生。

宋可说刘春杨是他本科阶段见过的最聪明的同学。上课时,老师提问,“我们通常都愣一下,答不到点子上”,刘春杨从不举手,但有的问题只有他能回答上来。

“(刘春杨)大老板可是院士。”刘齐感慨,“我大春哥从不弱于人”。在刘春杨家中,堂屋仍然挂着一些他小学时的三好学生奖状,有的奖状被金属框了起来,挂了20多年,家人逢人就说刘春杨是村子的骄傲,说了20多年。

刘春杨家中的小学三好学生奖状。叶雯摄

不谈科研

和熟人一起聚餐,刘春杨的话很多。读硕士之后,宋可发现他变了:更不爱说话,即便路遇相识之人,也只是挥手打下招呼,匆匆走过。刘齐本科毕业后去支教一年,回来读硕士时也发现他每次从宿舍楼走出来,“一头闷下去,就算跟他唠家常也没精神。”

他比本科时更爱呆在宿舍。只有在晚上打英雄联盟时变得话多:在游戏里一边掌控英雄,一边和刘齐语音“吹水”。

但双方从未有过“深刻的促膝长谈”。刘春杨也从未和朋友、家人说起过为什么选择科研。

宋可说自己之所以搞科研,原因是“无知”。他设想中的科研是,两个月做实验,两个月看文章,几天分析数据,然后写论文。半年搞定一篇文章,再一篇、两篇……毕业,做博后,当副教授、教授。但“事实上,科研很难。”

他说,一个科研团队里有很多课题,老师和学生都有研究方向,不喜欢的话,就换一个自己觉得有意思的、想做的、能做出成果的。从看文献到写文章,多次投稿被拒,直到文章被杂志采用,发表。“这个过程一般至少需要半年。”

“科研做不下去就像小时候放假回家写不下去作业。在被拒绝和等待的过程中,人会变得沮丧、自我怀疑,你会厌恶科研,你想做的只有发泄。”宋可说,“但发泄完,又必须开始新一轮的情绪循环。”在宿舍玩游戏是常见的发泄方式。

刘齐曾向刘春杨抱怨,科研是千*万马过独木桥。如果成果出不来,之前做的所有铺垫都无意义。刘春杨淡淡说了一句:“谁不是呢?”

他们出来聚餐从来不聊科研,“因为厌恶”,谁也帮不了谁,大家默契地回避丧气和扫兴。他们只会聊本科的那帮兄弟,讲糗事,聊NBA。

转博士那一年,一批人硕士毕业离开,留在刘春杨身边的人只有宋可和刘齐两个朋友。他所在学院的一个硕士毕业的人告诉《后窗》,由于自己无法投入学术,导师没有为难他,将毕业论文换成一个简单的课题,最终顺利答辩毕业。

刘齐曾或明或暗地提醒刘春杨不要继续科研了,找个工作,“换个方式活着”。刘春杨没有说话。

刘春杨死后,有报道称他6年硕博连读没有一篇论文发表,连第二作者、第三作者署名的论文都没有。

宋可觉得,混个第二、第三作者其实不难,“只要跟师兄搞好关系,和同学搞好关系,提供一点思路就能挂名。”而刘春杨多数时间呆在宿舍,很少与人交流。低年级的上来之后,会请教有成果的师兄,“但他什么都没有,会加剧边缘化。”

中科大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